【修補失效的溝通】爸爸與 ASD 子女溝通可改試這兩種發問的技巧

與孩子溝通看似平常,卻總是一門學問。如果孩子有特別需要,溝通變得更刁鑽。

原來孩子一歲以後,已初步掌握到「爸媽聽不明白我說話」的處境。他們一般會嘗試重覆自己要說的話,令爸媽明白自己。

子:「我要duck(truck)」
爸:「哦!好(給他duck)」
子:「係duck(truck)呀,可以碌來碌去個duck(配合玩車的手勢)」
爸:「哦,truck!」

這些麥兜式對話中,一般的孩子會用了兩種修補溝通失效的技巧:

  1. 重複原本的訊息:「係duck(truck)呀」
  2. 改良訊息:「可以碌來碌去個duck」
  3. 換過另一句訊息(例子中未有使用)

不過當與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的孩子溝通失效時,爸爸和孩子要修補溝通並不容易。溝通失效會為親子帶來誤會、沮喪以及行為問題,因此學者認為需要外力協助,促進爸爸與ASD孩子的溝通。

美國研究溝通障礙的專家Michelle Flippin進行研究,紀錄了16位6歲以下的ASD兒童怎樣與爸爸(和媽媽)玩樂的15分鐘片段。片段中,學者識別有效和斷絕溝通的過程。

到底爸爸的回應是準確、誤解,還是錯過了?親子間有嘗試修補溝通嗎?成功嗎?

結果顯示,相比媽媽,爸爸親子表現出更多溝通失效;較少主動修補;修補成功機會較細。事實上不同研究均顯示媽媽較能促進親子的溝通,八、九成情況下媽媽都能修正已失效的溝通。

學者分析,第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爸爸在外工作,與孩子互動的時間較媽媽少。關係薄弱,溝通失效機會較多,這可能令爸爸感到沮喪。然而育有ASD孩子的家庭經濟狀況,一般會更為緊絀,有機會使爸爸的工時更長--至少必定需要全職工作,以彌補額外的訓練和醫護支出。爸爸溝通失效較多,似乎情有可原。

另一個原因,可能來自爸爸表達方式的獨特特質。即使爸爸嘗試澄清和恢復溝通,往往會因為說話的用字、句子結構較深奧,令溝通失效。這種描述並非指責爸爸的溝通習慣「差劣」,事實上亦有研究提到這種說話方式有益一般孩子的理解能力。溝通方式和對象不同,帶來的效果自然有異。

當與ASD孩子溝而未通,而太太又似乎做得更好時,爸爸要記得這可能意味,自己需要比現時花上更多額外的親子時間,才會做到相類似的事。此外,細思自己會否經常用到「為何、甚麼、怎樣」等太高深的字眼來溝通,亦可考慮會否改用更加貼近孩子成長的程度。依學者的觀察和分析,太太們較常湊巧的兩種方式,分別是: (1) 改問「是/否」的是非題,以及 (2) 提高音調。這可能是爸爸可參考和自我調節的進路;亦可能是令孩子更易適應的方式。

最後,學者鼓勵醫護專家著力支援爸爸與ASD幼兒之間的溝通。換言之,爸爸發現親子溝通時或感沮喪,但請別氣餒,不妨尋求醫護的幫助。


文獻參考:

Flippin, M. (2022). Communication breakdowns and repai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with fathers and mother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,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. Doi: 10.1080/1034912X.2022.2146069

Photo by freepik


作者:招雋寧(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特約研究員)

http://www.familyvalue.org.hk

請捐款支持基金工作,讓社會認識家庭價值的重要。

(歡迎網上轉載, 並請註明「維護家庭基金 . 招雋寧」出版。而文字轉載其他刊物必須先得維護家庭基金書面同意。聯絡:81013338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