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SENfathering】學者找到鼓勵 ADHD 孩子的爸爸參與的一個關鍵

父職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。因為爸爸怎樣做,對兒童的成長、媽媽為母,以致整個家庭健康都有益處。這樣,當考慮到要為孩子提供服務,都要考慮到父職。

醫護專業一直採用行為訓練(Behavioural Parent Training, BPT)的方式,幫助父母應對孩子的專注力不足或過動症(ADHD)的狀況。美國學者 Gregory Fabiano 與研究團隊重新整理相關文獻,探討近年學界最新的研究,怎樣將父職納入 BPT 行為訓練之中,並發掘箇中的智慧。有關文獻亦刊載於《The ADHD Report》之中。

支援家庭便要支援爸爸,為何重要?

眾多父職研究顯示,爸爸在孩子的語言、學習和玩樂層面的成長,都發揮正面而獨特的效用。而爸爸與太太的親職協作,間接亦支援了太太對孩子的照顧,改善孩子的情緒調節。這些都是ADHD 孩子相當需要的幫助。況且,媽媽也有困倦的時候。當媽媽對孩子的支援變弱的片刻,如果爸爸能成為緩衝,幫忙接手支援孩子,便可做到二人總比一人好。

雖說 BPT 可支援「家長」,但是許多時醫護能伙拍的家長,都是只有媽媽,而不是爸爸。事實上,學術界一直熱衷改善母職的介入,去幫助 ADHD 的孩子。因此,介入項目很少看待「父、母」為一個整體的照顧對象。獲檢視的文獻中,只有少量提及父職。

(圖: 以「COACH-ES」項目為例,它以運動作為切入面)

爸爸罕有地能夠參與,或許亦主要因為受到生活分工所限制:例如媽媽上課,於是爸爸就要幫手照顧孩子;或是爸爸工作、媽媽就主力照顧孩子等等。除了生活分工外,另一個阻攔爸爸參與的原因,是男人普遍不知道自己需獲幫助。尋求協助亦有可能會被視為失敗,威脅男性的自我形象。與此同時,服務過於強調母職,太考慮媽媽的需要,亦會令爸爸們感抗拒,感到自己並不是接受服務的真正對象。

於是學者就探討怎樣突破「爸爸難以參與介入」的這個困局。

關鍵是要讓爸爸感受獲得重視和欣賞

任誰都喜歡受到重視和欣賞,爸爸也不例外。因此學者提出了一些經驗和智慧,讓推動父職者有路可循:

  1. 為了讓爸爸持續參與,在最初接觸時就讓爸爸有受到歡迎的印象

    這包括了,任何資訊都以整個家庭為對象,包括爸爸,對口單位並非只是媽媽。具體而言,單張上能夠印有爸爸,或是男人與孩子的圖像。在過程中,爸爸獲別人直接稱呼自己(address)為某某先生,而非Henry小朋友的爸爸,或 Mary 女士的丈夫。
  2. 開發你的家庭服務項目時,要考慮以爸爸的強項為計劃的起點,而非先補救爸爸的弱點

    考慮為爸爸們設計一些好玩有趣的、較自由的、進入社區的活動。研究團隊以「COACH-ES」項目為例。它以運動作為切入,增強爸爸的教練角色,暗中改善照顧 ADHD 孩子時的父職行為,包括用讚賞、有效的表達方式、Time-Out 等父職技巧。
  3. 在爸爸本身自然出現的場景中,展開爸爸的介入項目

    不少當地爸爸會接孩子放學。學者於是選在孩子課後一小時,在子女學校就地推行爸爸項目,而非要求爸爸在子女課餘後,再坐車到另一個治療中心。據研究隊團的經驗,如果項目能與其他已接觸到爸爸親子的組織合作,將會進一步幫助到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背景的家庭。

讓爸爸參與服務介入,不單提升孩子的達標的能力,亦都改善爸爸親子的關係。因為爸爸可以與太太更加同步地,敏銳 ADHD 孩子的需要,用更正面和有效的方式,與孩子溝通。為 ADHD 孩子整個家庭獲得好處,就是我們提出要設法讓爸爸獲得社會服務的終極原因。


文獻參考:

Isaacs, L., Webb, A., Jerome, S., & Fabiano, G. (2015). Inclusion and engagement of fathers in behavioral parent training for ADHD: An update and recommendations. The ADHD Report, 23, 1-7. doi:10.1521/adhd.2015.23.8.1. 

Photo by Jyotirmoy Gupta on Unsplash


作者:招雋寧(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特約研究員)

http://www.familyvalue.org.hk

請捐款支持基金工作,讓社會認識家庭價值的重要。

(歡迎網上轉載, 並請註明「維護家庭基金 . 招雋寧」出版。而文字轉載其他刊物必須先得維護家庭基金書面同意。聯絡:81013338)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