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帶 ASD 孩子去遊樂場的三層心路歷程

玩,是兒童最基本的學習方式。孩子自發的玩樂,會促進身、心、社、靈的成長。

不過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的孩子經常注意自己的世界,較少留意外在環境和其他一起玩樂的人。當父母護兒心切,積極介入時,就有機會窒礙孩子的自發玩樂,從而削弱玩樂可帶來的好處。

英、美、澳洲等七所學院的醫護學者進行17個訪談,了解父母在孩子玩樂時扮演甚麼角色。受訪家庭育有的主要為ASD孩子,其餘的是智能障礙。受訪者中包括兩位爸爸。學者邀請他們分享對於孩子玩樂的擔心和關注。

爸爸自己的深層情緒: 面子和羞恥感

受訪者除了提到在戶外活動時,一般肢體損傷的風險外,還因為孩子的ASD特質,令他們特別擔心孩子受到排擠和欺凌。此外孩子沒甚麼耐性,很好奇、愛刺激、想親身體驗等等,一方面會令自己更易受傷;另一方面,爸爸可能都會擔心,他們為其他孩子帶來麻煩--這都是風險。缺乏社交技巧使ASD孩子不易與人一起玩,看起來就是「不守規矩」。

學者分析,父母的想法可分作三層面。保護自己孩子和保護其他孩子不受傷害,兩者都是不解自明。第三重可能涉及爸爸自己的深層情緒 : 面子。在家長群體中,爸爸都會擔心自己被視為「沒有家教」,孩子的ASD特質使他們對別人產生歉意,自己感到父職身份的羞恥感。

不體面的觀感使爸爸減少孩子與別人一起玩樂的機會。爸爸的介入,引導孩子避開欺凌或被欺凌,有機會削弱孩子透過自發玩樂,而在社交中獲得的成長元素。而學者認為ASD孩子與其他人共融地玩樂,對他們本身的成長是重要的。

風險 vs 傷害

爸爸作出迴避是可諒解的;得承認,放手讓孩子一起玩,對爸爸來說是挑戰。學者明白。同時,他亦分析父母容易將「去冒險(taking risk)」視之為「傷害(harm)」,然後限制孩子的玩樂方式,把「引導」孩子去玩變成「控制」孩子去玩,反過來會窒礎孩子的成長。

為風險設限

學者在文中鼓勵爸爸反思。到底我們作為爸爸,會否過度強調孩子的ASD特質,變相合理化自己控制孩子的父職行徑,不利他們成長。在高度控制和完全信任孩子自發之間;在保護孩子的渴望和支援孩子成長之間,爸爸怎樣學習緩解張力,取得平衡?換言之,怎樣分辨「促進」和「阻攔」孩子成長的父職行為?這是為父要學習的功課。

事實上,若果我們能明白,讓孩子在玩樂中承受一些風險,而這不完全等於傷害的話,那麼塑造一種鼓勵孩子付出努力,去玩去試的氣氛,理論上增加他們解難的能力,以及提供與其他小朋友共同做決定的機會。若爸爸能締造這種氛圍,對於容易被排擠的ASD孩子來說,尤關重要。


文獻參考:

Stillianesis, S., Spencer, G., Villeneuve, M., Sterman, J., Bundy, A., Wyver, S., Tranter, P.,  Naughton, G., Ragen, J. & Beetham, K.S. (2021). Parents’ perspectives on managing risk in play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, Disability & Society, DOI: 10.1080/09687599.2021.1874298

Photo by Aedrian on Unsplash


作者:招雋寧(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特約研究員)

http://www.familyvalue.org.hk

請捐款支持基金工作,讓社會認識家庭價值的重要。

(歡迎網上轉載, 並請註明「維護家庭基金 . 招雋寧」出版。而文字轉載其他刊物必須先得維護家庭基金書面同意。聯絡:81013338

發表留言